close


  • 2012-07-03
  •  
  • 中國時報
  •  
  • 曾泰元




 放暑假了。長長的暑假,對許多學生而言,除了休息玩樂之外,也是個充電的良機。而加強英文能力,似乎也成為這暑期充電的常見選項之一。


 近年來媒體創造了一個「英語力」的時髦說法,把原本較低階、屬戰術層次的「英文能力」,提升到了較高階的戰略層面。「英文能力」傳統上討論的是英文的聽、說、讀、寫,是局部的、偏重技術面的。而「英語力」則關乎英文學習的動機、計畫、策略和內容,是一種如競爭力、戰鬥力一般,屬較高層次的整體能力。


 人類語言紛雜,溝通不易,英文因歷史的因緣際會,成為當今國際上使用範圍最廣的通用語。許多新知都以英文記載,都以英文傳播,加上電腦網路的普及,懂英文,就像是擁有了一扇開往世界之窗。藉由英文,我們也才能夠敞開自家的窗門,讓外人注意到我們的存在,認識到我們的價值,達到雙向溝通的目的。我們若能善用這項語言工具,就可以讓世界上許多資源在自己身旁流動。擁有資源,就意味著擁有優勢。


 地球是平的,國界已逐漸模糊,跨國的人力流動頻繁,英語力就是一個可以帶著跑的無形資本。個人當然可以基於種種理由拒絕英文,但有關當局在政策面上,應該要善盡職責,全力保障受教學生最基本的英語力。英文學習的狂潮已在世上席捲多年,台灣自然不落人後,不過卻也因而衍生出許多問題。


 首先,許多家長都不想讓自己的孩子輸在起跑點上,我認為這個觀念需要調整。英文教育不斷向下延伸,可能會干擾下一代母語的學習,也可能會造成價值建立的混亂。幼童成長期應首重母語教育,以及母語文化所蘊含的價值體系,英文過早介入反而容易影響幼童重要的奠基階段。


 其次,許多研究都顯示,幼童提前學英文對將來的英語力並沒有明顯的正面影響,有時甚至還會揠苗助長,讓孩子討厭英文。


 再者,學童偷跑提早學英文,給正規教育造成了嚴重的後果。已經先學的人覺得上課無聊,浪費時間,所表現出來的「這麼簡單,我早就會了」的傲氣,打擊了其他學童的信心,老師在程度落差太大的班上難以因材施教,經常陷入兩難的困境,雙峰現象,可能早在小學階段就已經悄然出現。程度好的人自然有資源能更上層樓,程度差的人多半只能努力掙扎,甚至被迫放棄,之後國高中的課程和環境又不斷地強化學生的兩極分佈。目前英文教育的病灶沈痾,實在是其來有自。


 學生英文程度的雙峰現象已成為既成事實,基於社會的公平正義,我覺得政府應該注意城鄉和貧富差距,給弱勢地區與弱勢社群多挹注一點資源,學校則應該盡力照顧英文程度後段的同學。以前的時代,把書念好,在公平的聯考制度下,社會上貧困的孩子就有了翻身的機會。如今大家幾乎都有書念了,把英文念好,在這全球化的時代掌握了這項有利的工具,才能更富競爭力,不會輕易被其他競爭者拋在後面。當然,我們必須承認,人各有所長,也各有所短。有人唱歌好,有人體育行,有人算術佳,有人就是對英文沒辦法。不過,政府、學校若能務實地針對不同能力需求的人訂出不同的最低門檻,從根著手,因材施教,以積極的作為協助他們達成,那麼個人的視界廣了,競爭力高了,國家的整體競爭力也才能隨之向上提升。


 (作者為東吳大學英文系副教授)


你可能有興趣的文章  


12年國教全面啟動,英文加考英文聽力 .


大學推全英語課程 要求新生英文力 


從小愛英文 曾國奕上台大外文


12年國教英文加考聽力

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hionlin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